• 首页
  •   >   社会科学
  •   >   各部委社会科学项目
  •   >   正文
  • 社会科学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结项说明

    发布日期:2014-11-14    作者:     浏览次数:

    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提升项目管理工作效率,加强成果数据管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平台”已正式启用“项目在线结项申请功能”。在项目中后期管理系统中在线提交结项申请,并提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终结报告书》(以下简称《终结报告书》)及有关结项材料。

    项目,除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类,暂未启用“在线结项申请功能”,结项方式仍按原先方式进行。

    现将项目结项流程的改进及变化说明如下:

    1、凡已完成项目研究工作、符合结项条件者,经学校社科研究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可随时通过项目立项编号、项目负责人身份证号登录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平台”发起结项申请。

    2、不再使用原Word版终结报告书模板进行填报。项目负责人按系统提示与要求,在线填报相关模板文件,上传成果电子版附件后,可由系统生成终结报告书PDF文件,并打印系统生成的项目终结报告书按原流程报送有关部门。

    3、项目中期检查填入的中期成果可自动带入项目成果,项目负责人可对其指定是否标志性成果和重新排序。

    4、通过鉴定结项的项目,需要在线提交鉴定意见汇总表

    5、结项申请审核方式,类似于项目中检,学校审核通过后,由上级科研管理部门审核,最后由社科司进行终审,并返回是否同意及审核意见。

    鉴定及结项要求

    周期一般为3年,到期不能完成者要填写《变更申请表》,办理申请延期手续。除确有特殊需要的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外,申请延期一次最多不得超过1年,一个项目申请延期最多不得超过2次。完成研究任务后,项目责任人须及时向依托学校(基地重大项目向基地依托学校)社科研究管理部门提出鉴定和结项申请。

    1.已经完成立项时批准的项目《申请评审书》或《投标评审书》、《计划合同书》约定的研究任务,最终成果形式与原计划或批准变更形式相符;

    2.最终成果由项目责任人主持完成并作为第一署名人,不存在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争议;

    3.重大项目最终成果书稿(打印稿)已经完成且未正式出版;

    4.一般项目著作类成果已经完成(不限是否出版),论文类成果已正式发表,研究咨询报告类成果有实际应用部门的采纳证明(注明采纳内容及价值);

    5.所有正式出版或发表的项目成果均在显著位置标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字样(含题名、批准号),未标注者不予承认。

    提出鉴定和结项申请需要报送下列材料(全部需双面打印):

    1.由教育部系统直接导出的项目《终结报告书》一式1份;

    2.项目成果2套(含原件2套,成果为期刊论文可报送复印件,含期刊的版权页、目录页、论文正文并加盖科研处公章;未出版的书稿报送装订好的打印稿,正式出版后补报));

    3.《鉴定意见书(汇总用)》一份及电子版(Word格式);《鉴定意见表(个人用)》附于其后装订;

    成果鉴定方式分为通讯鉴定和会议鉴定。其中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采取会议鉴定方式;基地重大项目、一般项目采取通讯鉴定方式。

    符合免予鉴定条件的重大项目报送下列结项材料:

    (1)项目《终结报告书》原件1份,有关证明材料附于其后装订;

    (2)项目成果原件4套;

    (3)项目《投标评审书》、《计划合同书》各2份(复印件)。

    5.符合免予鉴定条件的一般项目(规划项目、青年项目和自筹项目)报送下列结项材料:

    (1)项目《终结报告书》原件1份及电子版,由教育部系统直接导出,有关证明材料附于其后装订;

    (2)项目成果原件2套;(成果为期刊论文可报送复印件,含期刊的版权页、目录页、论文正文并加盖科研处公章)

    6.后期资助项目报送下列结项材料:

    (1)项目《终结报告书》原件1份及电子版;

    (2)项目成果原件3套;

    三、免予鉴定范围

    1.重大项目一般不得申请免予鉴定,但以下两种情况除外:

    (1)项目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已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获得国内外同行广泛认可;

    (2)最终成果是研究咨询报告,其提出的主要政策建议经省部级以上党政主要领导明确批示并在实际工作中予以采纳、推广、取得明显成效。

    2.一般项目完成《申请评审书》约定的研究任务,研究成果标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字样,且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可申请免予鉴定:

    (1)专著类成果已正式出版;

    (2)在SSCI、A&HCI等国际索引期刊及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2篇以上;

    (3)成果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或国家一级行业学会三等奖以上奖励;

    (4)研究咨询报告提出的理论观点、政策建议等被地(市)级以上党政领导机关或大型企事业单位采纳并取得实际效果;

    (5)成果涉及党和国家机密不宜公开,而质量和水平已得到有关部门认可。

    3.后期资助项目成果可免予鉴定,确有鉴定需要者,经项目责任人提出申请,由依托学校报教育部社科司组织鉴定。

    免予鉴定或申请免予鉴定者,仍需填写项目《终结报告书》,注明免予鉴定的理由,并附项目成果和有关证明材料,经依托学校初审、申请结项单位复审同意后,报教育部社科司办理结项手续。申请免予鉴定经审核不符合条件者,退回申请人重新申请鉴定和结项。

    四、组织鉴定

    项目依托学校负责鉴定和结项材料的审核和汇总。地方高校以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为单位、中央部委所属高校以学校为单位(统称申请结项单位),由各单位社科研究管理部门对鉴定和结项材料进行复审、组织一般项目成果鉴定,然后汇总所有鉴定和结项材料集中报送教育部社科司。

    鉴定和结项材料审核的主要内容:

    1.按本办法第五条的规定,对照《申请评审书》或《投标评审书》、《计划合同书》检查鉴定和结项材料,审核项目研究是否按原计划完成任务,研究成果是否符合要求;

    2.按本办法第六条的规定,审核申请材料是否齐全;

    3.按本办法第七条的规定,审核是否符合免予鉴定条件;

    4.会同学校财务部门,审核经费开支是否合理合法等。

    成果鉴定费用从项目经费中列支。鉴定未通过者,再次鉴定的费用由申请鉴定人承担。

    1.鉴定费用包括专家劳务费、交通费、食宿费、印制费、邮寄费等。其中专家劳务费标准:一般项目每人每项300-500元;重大项目每人每项500-1000元。具体数额由鉴定组织部门依据鉴定工作量确定。

    2.鉴定费用标准:通讯鉴定费每项不超过3000元,会议鉴定费每项不超过20000元。鉴定费用由各鉴定组织部门垫支,教育部社科司按年度依上述标准和实际开支从项目经费中核拨。

    鉴定专家组由鉴定组织部门从本单位建立的“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库”遴选5人或7人组成。鉴定专家应具备下列条件: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良好的学术品格和客观公正的职业声望;

    2.具有所属学科或相关研究领域的高级职称和较高学术水平;

    3.不是被鉴定项目课题组成员;

    4.项目依托学校鉴定专家不超过2人。

    5.要有区外专家。

    根据项目的具体研究内容,可聘请相关工作部门和实际应用部门的专家参与鉴定。

    鉴定专家享有下列权利:

    1.对被鉴定成果的质量和水平独立做出评价,不受任何单位、个人的影响和干涉;

    2.要求鉴定组织部门提供被鉴定成果及有关资料(包括必要的原始资料),对被鉴定成果的内容提出质疑并要求其做出解释;

    3.会议鉴定时,可要求充分发表个人意见,坚持在鉴定结论中记录自己的评价意见;

    4.要求排除影响鉴定工作正常进行的干扰因素,必要时可以向鉴定组织部门提出中止鉴定工作的请求;

    5.获得鉴定工作的合理报酬。

    鉴定专家应承担下列义务:

    1.遵守客观公正原则,对被鉴定成果的质量和水平做出全面、科学、客观评价,并对自己所提出的评价意见负责;

    2.遵守保护知识产权原则,不抄袭被鉴定成果或将成果泄露给他人,鉴定结束时交还所有鉴定材料;

    3.遵守回避原则,鉴定期间不得以任何形式与鉴定申请者(含课题组成员)私下接触;

    4.遵守保密原则,不向任何人泄漏有关鉴定情况和鉴定意见等。

    成果鉴定办法

    成果鉴定方式分为通讯鉴定和会议鉴定。其中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采取会议鉴定方式;基地重大项目、一般项目采取通讯鉴定方式。

    1.通讯鉴定:由鉴定组织部门聘请同行专家,采取通讯评审方式进行。

    2.会议鉴定:由鉴定组织部门聘请同行专家召开鉴定会,通过当面陈述、提问和答辩的方式进行。

    鉴定内容

    1.项目《申请评审书》或《投标评审书》、《计划合同书》约定的研究任务完成情况;

    2.研究内容的前沿性和创新性;

    3.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或社会影响;

    4.研究方法是否正确,学风是否严谨。

    鉴定等级

    优秀:出色地完成了项目《申请评审书》或《投标评审书》、《计划合同书》约定的研究任务;研究成果有重大创新,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或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专家鉴定组4/5定性评价为“优秀”,且平均分在90分以上。

    合格:较好地完成了项目《申请评审书》或《投标评审书》、《计划合同书》约定的研究任务;研究成果有明显创新,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或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专家鉴定组4/5定性评价在“合格”以上,且平均分在65分以上。

    不合格:没有完成项目《申请评审书》或《投标评审书》、《计划合同书》约定的研究任务;研究成果缺乏创新性,学术价值、应用价值较低或社会影响不明显。专家鉴定组2/5定性评价为“不合格”,或平均分在65分以下,具备两者之一者,被鉴定成果均视为“不合格”。

    鉴定程序

    1.通讯鉴定程序

    (1)鉴定组织部门将被鉴定成果和有关材料寄送给鉴定专家;

    (2)鉴定专家在详细审阅基础上,提出鉴定意见并进行通讯投票,填写并提交《鉴定意见表(个人用)》,在规定日期截止前交还所有鉴定材料;

    (3)鉴定组织部门回收并汇总专家鉴定意见和投票结果,形成《鉴定意见书(汇总用)》并向申请鉴定者反馈。

    2.会议鉴定程序

    (1)鉴定材料在会议鉴定前15天寄(送)达鉴定专家,专家预先对鉴定材料进行审阅,填写《鉴定意见表(个人用)》,提出初步鉴定意见;

    (2)项目责任人以多媒体演示的方式汇报项目研究计划的执行情况,研究成果内容、创新性、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等;

    (3)鉴定专家提问,项目责任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进行答辩;

    (4)专家组在充分评议(申请鉴定者回避)的基础上,以一次性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决定是否通过鉴定以及鉴定等级;

    (5)鉴定专家组综合汇报和答辩、评议和投票情况形成《鉴定意见书(汇总用)》,所有鉴定专家签名认可;

    (6)鉴定组织部门向申请鉴定者反馈专家组鉴定意见。

    五、结项成果

    所有鉴定和结项情况在“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网”(www.sinoss.net)等媒体公布。项目成果转入项目成果库集中保存、展阅,鼓励成果作者将项目成果电子版上传“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网”项目成果电子库公开发表。成果和成果摘要除择优选报有关部门外,还将向有关媒体推介,或结集出版。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项目依托学校负有通过报刊、网站、广播电视等媒体,积极宣传推广项目成果的责任和义务。

    五、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做撤项处理:

    1.课题组不具备按原计划完成研究任务的条件和可能;

    2.未经批准擅自变更项目责任人或课题名称和基本内容;

    3.研究周期内未能如期完成约定的任务,两次申请延期后仍未完成;

    4.两次申请成果鉴定和结项均未获通过;

    5.项目成果存在严重政治问题或严重学术不端行为;

    6.在项目鉴定和结项过程中违反规定弄虚作假。

    符合上述情形者,项目责任人和依托学校可主动提出撤项申请。凡被撤销的项目,由教育部社科司进行通报批评,责成依托学校追回已拨经费;项目责任人3年内不得申报教育部社科项目。

    项目结题材料每个月的最后一周集中进行受理审核,科技处、社会科学办公室地址:屏风校区教八楼8403办公室,雁山校区行知楼B603

    联 系 人:肖老师,廖老师

    联系电话:0773-5896919,5891646,8987390.

    顶部

    Copyright © 2020 版权所有 桂林理工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