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通知公告
  •   >   正文
  • 首页

    桂理工科转2025[24]号:关于“一种多孔生物质炭/Co(OH)2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等十四项专利所有权转让的公示

    发布日期:2025-10-15    作者:     浏览次数:

    根据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国发〔2016〕16号)和《桂林理工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桂理工科〔2022〕7号)等相关文件的规定,经团队申请、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审核同意,现对三项发明专利所有权,实施转让情况予以公示:

    一、项目简介:

    专利信息

    (一)专利名称:一种多孔生物质炭/Co(OH)2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号:ZL202110146883.7

    发明人:樊新,苏筱峥,李良烁,宁方慧,秦琳,邓酩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法律状态:已授权

    专利简介:本发明公开一种多孔生物质炭/Co(OH)2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多孔生物质炭/Co(OH)2复合电极材料以食物残渣土豆皮为原料,加入活化剂氢氧化钾、尿素充分混合,经脱水、炭化制备多孔生物质炭材料,再用硝酸钴作为钴源和氢氧化钾提供碱性条件在此多孔生物质炭材料进行表面生长,得到多孔生物质炭/Co(OH)2复合电极材料。该多孔结构材料比表面积大,有利于电解液的润湿和载流子在电极材料中的传输和迁移,以此提高炭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将该电极材料作为工作电极展示出较高的比电容、优异的倍率特性及良好的循环稳定性,且制备过程绿色环保、操作简单,该方法同时可以用来合成其他生物质材料衍生的多孔炭电极材料。

    (二)专利名称:一种基于浮萍的碳包覆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号:ZL202010572592.X

    专利权人:桂林理工大学

    发明人:樊新,李良烁,邓酩,秦琳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法律状态:已授权

    专利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浮萍的碳包覆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配制金属离子溶液;将浮萍浸入溶液中培养;之后对其进行氧化处理、碳化处理,即得基于浮萍的碳包覆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本发明以浮萍为主要原料,价格低廉、易于获得,且操作简单。本发明制得的电极材料具有优良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将该电极材料作为工作电极展示出较高的比电容、优良的导电性及优异的倍率特性,解决了现有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容量低且长时间循环容量不断衰减等问题,其比电容在1A/g的电流密度下可达410F/g,电流密度升高到20A/g,比电容高达230F/g,电容保持率为56%。

    (三)专利名称:一种NiCoZnP中空微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号:ZL201911201323.6

    专利权人:桂林理工大学

    发明人:樊新,李良烁,秦琳,覃爱苗,邓酩,方东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法律状态:已授权

    专利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NiCoZnP中空微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导电复合材料技术领域,该方法将泡沫镍置于丙酮溶剂中进行超声,然后在酸溶液中浸泡,取出进行超声,干燥备用;将硝酸锌、硝酸镍、硝酸钴与尿素、次亚磷酸钠混合,加入盛有异丙醇水溶液的容器中,搅拌,加入上述处理完毕的泡沫镍,90-180℃保温9-18h;离心,洗涤,干燥,即可;本发明利用一步水热,磷化,制备了NiCoZnP,具有容量高、循环性能良好、孔径分布合理等优秀电化学性能的中空NiCoZnP微球活性物质,并且过程简单,易操作;经过电化学测试,可知其电化学性能优异,NiCoZnP电极材料的比电容可达938F/g。

    (四)专利名称:一种多孔氧化钴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专利号:ZL201811489476.0

    专利权人:桂林理工大学

    发明人:樊新,李良烁,张文瑞,谢一博,吴尚有,秦琳,方东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法律状态:已授权

    专利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氧化钴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先制得乳白色的聚苯乙烯乳液,降到室温,用保鲜膜封口静置24h后,加入离心管中离心10min,用去离子水离心清洗三次后加入去离子水将聚苯乙烯微球超声分散,用保鲜膜封口备用;称取二甲基咪唑、六水合硝酸钴分别溶于甲醇并超声分散15min后将两溶液混合,用保鲜膜封口静置24h,接着用甲醇离心清洗3~5次,所得沉淀物zif-67保存在甲醇溶液中备用;量取PS微球乳液、zif-67前驱体溶液,混合搅拌1h后加入氨水甲醇混合液,继续搅拌1h后密封静置6h,直至溶液分层。弃去上清液后用甲醇离心清洗3~5次,充分干燥后,将样品放入舟形坩埚中,置于管式炉中热处理,即制得多孔氧化钴电极材料。

    (五)专利名称:一种聚苯胺/石墨烯/二氧化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专利号:ZL201611068285.8

    专利权人:桂林理工大学

    发明人:樊新,庞树花,陈韦良,陆唯,方东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法律状态:已授权

    专利简介:

    (六)专利名称:一种聚吡咯/石墨烯/锰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专利号:ZL201611068192.5

    专利权人:桂林理工大学

    发明人:樊新,陈韦良,庞树花,李业宝,方东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法律状态:已授权

    专利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吡咯/石墨烯/锰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利用聚吡咯链段上带正电的氮和氧化石墨烯表面上的环氧键之间的静电张力在三维多孔网状聚吡咯表面吸附大量的氧化石墨烯,有效阻止氧化石墨烯的团聚,然后加入高锰酸钾溶液和过量的硫酸锰溶液到聚吡咯/氧化石墨烯混合液中,生成的二氧化锰沉积在石墨烯片上面,过量的硫酸锰将氧化石墨烯还原为石墨烯片,同时生成的四氧化三锰沉积在石墨烯片上制备三维多孔网状聚吡咯/石墨烯/锰氧化物复合材料。本发明方法制备过程简单、绿色环保、可靠,且制得的复合材料具有规整的空间结构、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优秀的循环性能,是一种理想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尤其适合工业化生产。

    (七)专利名称:一种聚吡咯/石墨烯/二氧化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专利号:ZL201611068284.3

    专利权人:桂林理工大学

    发明人:樊新,陈韦良,庞树花,黄烈可,方东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法律状态:已授权

    专利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吡咯/石墨烯/二氧化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水热法制备聚吡咯/氧化石墨烯复合物胶体,即利用聚吡咯链段上带正电的氮和氧化石墨烯表面的环氧键之间的静电张力在聚吡咯表面吸附大量的氧化石墨烯,有效阻止氧化石墨烯的团聚,然后用SnCl2溶液将胶体中的氧化石墨烯还原为石墨烯,同时采用水热法在含有少量含氧键的石墨烯表面吸附生成Sn(Ⅳ),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在180℃下反应制备出三维多孔网状聚吡咯/石墨烯/二氧化锡复合材料。本发明方法制备过程简单、绿色环保、可靠,且所得复合材料具有规整的空间结构、良好的分散性、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优秀的循环性能,是一种理想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适合工业化生产。

    (八)专利名称:一种聚苯胺/石墨烯/锰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专利号:ZL201611068283.9

    专利权人:桂林理工大学

    发明人:樊新,庞树花,陈韦良,李业宝,方东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法律状态:已授权

    专利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苯胺/石墨烯/锰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利用聚苯胺链段上带正电的氮和氧化石墨烯表面上的环氧键之间的静电张力在三维多孔网状聚苯胺表面吸附大量的氧化石墨烯,有效的阻止了氧化石墨烯的团聚;加入高锰酸钾溶液和过量的硫酸锰溶液到聚苯胺/氧化石墨烯混合液中,生成的二氧化锰沉积在石墨烯片上面,过量的硫酸锰将氧化石墨烯还原为石墨烯片,同时生成的四氧化三锰沉积在石墨烯片上制备出三维多孔网状聚苯胺/石墨烯/锰氧化物复合材料。本发明方法制备过程简单、绿色环保、可靠,且所得复合材料具有规整的空间结构、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优秀的循环性能,是一种理想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尤其适合工业化生产。

    (九)专利名称:磺化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锡/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专利号:ZL201611039198.X

    专利权人:桂林理工大学

    发明人:樊新,刘铮,方东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法律状态:已授权

    专利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磺化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锡/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水热法在氧化石墨烯片层间沉积二氧化锡颗粒,制备三维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锡复合物胶体,并用氨基苯磺酸对制备的胶体进行磺化,然后采用界面聚合法在磺化的三维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锡复合物上面包覆聚苯胺制备磺化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锡/聚苯胺三维多孔网状复合材料。本发明方法制备过程简单、绿色环保、可靠,且所制得的磺化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锡/聚苯胺复合材料为三维多孔网状,具有规整的空间结构、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优秀的循环性能,是一种理想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十)专利名称:磺化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锰/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专利号:ZL201611039186.7

    专利权人:桂林理工大学

    发明人:樊新,庞树花,陈韦良,方东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法律状态:已授权

    专利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磺化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锰/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水热法在氧化石墨烯片层间沉积二氧化锰颗粒,制备三维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锰复合物胶体,并用氨基苯磺酸对制备的胶体进行磺化、然后采用界面聚合法在磺化的三维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锰复合物上面包覆聚苯胺制备磺化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锰/聚苯胺三维多孔网状复合材料。本发明方法制备过程简单、绿色环保、可靠,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适合工业化生产,且所制得的复合材料为三维多孔网状,具有规整的空间结构、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优秀的循环性能,是一种理想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十一)专利名称:磺化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锡/聚吡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专利号:ZL201611039197.5

    专利权人:桂林理工大学

    发明人:樊新,庞树花,陈韦良,方东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法律状态:已授权

    专利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磺化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锡/聚吡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水热法在氧化石墨烯片层间沉积二氧化锡颗粒,制备三维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锡复合物胶体,并用氨基苯磺酸对制备的胶体进行磺化,然后采用界面聚合法在磺化的三维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锡复合物上面包覆聚吡咯制备磺化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锡/聚吡咯三维多孔网状复合材料。本发明方法制备过程简单、绿色环保、可靠,且所制得的磺化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锡/聚吡咯复合材料为三维多孔网状,具有规整的空间结构、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优秀的循环性能,是一种理想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尤其适合工业化生产。

    (十二)专利名称:磺化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锰/聚吡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专利号:ZL201611039185.2

    专利权人:桂林理工大学

    发明人:樊新,庞树花,陈韦良,方东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法律状态:已授权

    专利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磺化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锰/聚吡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水热法在氧化石墨烯片层间沉积二氧化锰颗粒,制备三维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锰复合物胶体,并用氨基苯磺酸对制备的胶体进行磺化,然后采用界面聚合法在磺化的三维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锰复合物上面包覆聚吡咯制备磺化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锰/聚吡咯三维多孔网状复合材料。本发明方法制备过程简单、绿色环保、可靠,所制得的磺化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锰/聚吡咯复合材料为三维多孔网状,具有规整的空间结构、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优秀的循环性能,是一种理想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尤其适合工业化推广生产。

    (十三)专利名称:一种导电聚苯胺/氧化石墨烯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专利号:ZL201610813457.3

    专利权人:桂林理工大学

    发明人:樊新,陈韦良,庞树花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法律状态:已授权

    专利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电聚苯胺/氧化石墨烯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将过硫酸铵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制得过硫酸铵水溶液,置于冰水浴中备用;将植酸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再加入苯胺,然后加入去离子水或浓度为1mol/L的酸液,制得混合液置于冰水浴中备用;将过硫酸铵水溶液和混合液搅拌混合,静置,透析至透析液呈中性,将透析后的产物冷冻干燥,制得具有孔状结构的导电聚苯胺骨架;将具有孔状结构的导电聚苯胺骨架用浓度为0.1~5 mg/mL的氧化石墨烯溶液充分浸没并冷冻干燥12h,所得产物进行研磨收集,即制得导电聚苯胺/氧化石墨烯复合电极材料。本发明方法制备过程简单、环保、可靠,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适合工业化生产。

    (十四)专利名称:剑麻纤维素纳米晶须增强聚乳酸/乳酸-羟基乙醇酸共聚物生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专利号:ZL201610177804.8

    专利权人:桂林理工大学

    发明人:樊新,陈韦良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法律状态:已授权

    专利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剑麻纤维素纳米晶须增强聚乳酸/乳酸-羟基乙醇酸共聚物生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聚乳酸低聚物接枝剑麻纤维素纳米晶须,利用接枝后的剑麻纤维素纳米晶须与聚乳酸良好的相容性和界面结合作用制备剑麻纤维素纳米晶须增强聚乳酸材料,然后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具有良好相界面结合力和稳定性、优秀的力学性能、降解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的剑麻纤维素纳米晶须增强聚乳酸/乳酸-羟基乙醇酸共聚物生物复合材料。本发明方法制备工艺简单,所制备的剑麻纤维素纳米晶须增强聚乳酸/乳酸-羟基乙醇酸共聚物生物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相界面结合力和稳定性、优秀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

    二、拟交易价格

    转让费:贰万捌仟元整(2.8万元)

    三、价格形成过程

    经全体发明人同意,并与北京钦元科技有限公司协商,双方同意该成果以协议定价贰万捌仟元整(2.8万元)实施转让。

    三、价格形成过程

    经全体发明人同意,并与北京钦元科技有限公司协商,双方同意该成果以协议定价贰万捌仟元整(2.8万元)实施转让。特此公示,公示期15日,自2025年10月15日起至2025年10月30日。如有异议,请于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实名向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反映。

    联系人:张老师、李老师

    联系电话:0773-3690262

    科学技术研究院

    2025年10月15日

    顶部

    Copyright © 2020 版权所有 桂林理工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